Code Monkey home page Code Monkey logo

interimmbook's People

Contributors

emptymalei avatar protossprobe avatar unionx avatar whitescent avatar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interimmbook's Issues

语录

我想作为一本书,也许会需要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句子作为各章开篇之引言。
大家平时看到什么好玩的话,可以收集在这里。

Timeline

可以仿照我之前为西夏做的这个给移民做一个时间线,有了时间线之后就自洽性更容易保证些。

image

先标记为代办,在完成现在的事情之后再做吧。

火星全球通信系统以及火星行星际通信系统

  1.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2. Intermediat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 analog to EDRS
  3. Interplanetary communication

话说这个很容易在 KSP 中模拟一下,到时候可以用 KSP 的画面来配图。

  1. Interplanetary internet
  2. 10 Best Ideas for Interplanetary Communication
  3. IPN

论文

  1. An Interplanetary Communication System 这个不是将网络的而是点对点通信的
  2. CONCEPT FOR CONTINUOUS INTER-PLANETARY COMMUNICATIONS
    image
    这篇文章是一个利用太阳的 polar orbits 上的三颗卫星做中继,结合行星的同步卫星来通信的。(感觉有个好处是离太阳近的这些卫星可以更好的利用太阳能)
    image
    三颗卫星的相位关系可以这样安排,好处是任意时刻都可以做中继。
  3. A Novel Interplanetary Communications Relay 这篇论文提到了很多的不在 Keplerian 轨道的通信卫星。如果使用太阳帆的话,倒也不需要携带燃料,听起来不错。 McKay 等人提出的
    image
    Sun-Mars 那个在轨道上方 0.176AU 的地方。Sun-Earth 那个 0.116AU。使用太阳帆或者离子发动机都行。

总结:

  1. 星际网络协议。DTN 协议,Delay-Tolerant Networking,这个协议并不假定连续的 N-N 链接,如果暂时找不到目标,数据并不会丢掉,而是储存起来,直到下次能够跟其他地方建立连接。因为太空中丢包或者被遮挡而不能通信的情况很多。所以 DTN 比较适合行星际的通信。
    实际上如果可能,可以在很多卫星上装上这样的模块,形成一个行星际网络。
    【如果作为设想的话,可以假定 Unisat 最终使用一个类似的协议 (DTNO?DTN Optimized?)来建立一个庞大的星际通信网络。】
    【具体的技术上,可以考虑激光传输。激光的好处除了高带宽,还可以量子通信结合起来,比较方便扩展。】
  2. Unisat 的通信系统。在下面几个问题中有讨论。但是可以使用现成的设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中继卫星方法。

续:

几个问题。

  1. 火星全球通信没啥问题,跟地球差不多吧,用卫星来做。
  2. 火星地球这种行星际通信就问题很多。
    1. 火星和地球之间的通信跟两者在轨道上的相位有关。如果中间隔了个太阳,那通信就麻烦了。这时候需要中继卫星。然而我们要求通信时间最短,所以尽量的安排最短的网络。我想到的方法是在地球公转轨道上,两侧某个相位差 D 处放置两颗。这样不管火星在什么相对位置都能通信,不会受到太阳的遮挡。然而这个相位差 D 该怎么选是一个问题。
    2. 月球的遮挡。为了节省能量,行星际通信肯定不能是广播那样的,所以有定向性。这样由于月球轨道和地球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在某个时间,总会遮挡地球和其他轨道位置之间的通信。所以上面的这个还需要用什么手段来防止被月球遮挡。例如再添加月球公转轨道上的中继卫星。

脑洞的话,将来会有 warp 驱动的信息包裹来通信,比光速更快……

阶段性总结以及下一步的计划讨论

按照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似乎达成了一个阶段性成就:完成了火星上的移民框架的设定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讨论一下下一步该怎么走。例如,

  1. 我们可以继续完善目前的设定,并对其进行扩充。甚至可以详细的描述一些机构在火星的建筑的设定等等。扩充的方法之前跟 Probe 讨论过一点,扩充可以通过这种各样的形式来实现。
  2. 我们可以继续往前设定,进入到整个太阳系移民,以及火星地球化。甚至恒星际的航行和移民。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做出越来越多的科学上的假设。或者我们设定一下外星智慧生命的问题(这个看起来要比恒星际移民还要困难的多)。
  3. 我们可以暂停一下目前的设定的话题,进而进行一些更加学术性的研讨。
  4. 等等等等

大家来讨论一下吧。

搜寻地外文明(SETI)

我目前还只略读了一些科普性文章,说说目前知道的东西(可能不太严谨甚至严重错误),慢慢扩充完善。先放在这里,讨论方便,后面内容多了,再移到wiki。

搜寻地外文明(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

目前似乎主要有两种搜寻策略:

  • 直接探测
    分析观测数据,希望从中找到有规律的信号,也许是外星人的广播。目前关注主要在射电波段(为什么?)。也许往后还可以加上引力波和中微子?
  • 间接探测
    分析观测数据,试图找到可能的生物或文明活动迹象。例如,生命活动的存在会改变局部的化学丰度,大尺度的轨道人工建筑(戴森球, Dyson sphere)或采矿生态改造等行为可能会改变原有的辐射。这种方法常以Dysonian Approach提及。

目前(?)主流还是直接探测,至1960年起已经有不少项目。但有很多专家呼吁间接探测也许是更好的途径。比如 Dvorsky, George (2012). Dysonian Approach To SETI: A Fruitful Middle Ground?

新职业新专业

早期:

  1. 火星业务员?太空业务员?
  2. 太空工程师?
  3. 各类驾驶员,地球到火星,火星的天地运输等等
  4. 太空/火星农场专员,食品供应?

后期

  1. 时空紊乱治理。曲率飞行导致的部分时空紊乱,专业的治理。

等想法比较成熟了,可以专门弄一小节来讲未来的一些跟移民相关的职业。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8485/


Wikipedia 有个列表

List of Professions

  1. Academia[edit source | editbeta]
    • Academics
    • Archaeologists
    • English
    • Historians
    • Mathematicians
    • Teachers
      2.Cultural[edit source | editbeta]
    • Clergy
    • Philosophers
    • Nursing[edit source | editbeta]
    • Physicians (public service)
    • Dentists
    • Midwives
    • Nurses
    • Optometrists
    • Paramedics
    • Pathologists
    •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 and audiologists
    • Surgeons
    • Pharmacists
    • Physiotherapists
    • Psychologists
    • Veterinarians
  2. Industry[edit source | editbeta]
    • Accountants
    • Actuaries
    • Agriculturists
    • Architects
    • Economists
    • Engineers
    • Interpreters
    • Journalists
    • Language professionals
    • Lawyers and advocates
    • Librarians
    • Property appraiser and valuer
    • Solicitors
    • Statisticians
    • Surveyors
    • Urban planners
    • Public services[edit source | editbeta]
    • Firefighters
    • Judges
    • Military officers
    • Police officers
    • Search and rescuers
    • Social workers
  3. Transport[edit source | editbeta]
    •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 Aircraft pilots
    • Sea captains
    • Science[edit source | editbeta]
    • Scientists
    • Astronomers
    • Biologists
    • Botanists
    • Ecologists
    • Geneticists
    • Zoologists
    • Pharmacologists
    • Immunologists
    • Virologists
    • Chemists
    • Geologists
    • Meteorologists
    • Oceanographers
    • Physicists

A website:www.sff.net/people/julia.west/callihoo/dtbb/sfjobs.htm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 Original javascript:  Tomer & Yehuda Shiran <[email protected]> -->
<!-- Adapted by Julia West -->

<!-- This script and many more are available free online at -->
<!-- The JavaScript Source!! http://javascript.internet.com -->

<!-- Begin
function getMessage() {
var ar = new Array(11)
ar[0] = "Astrogator"
ar[1] = "Colonist"
ar[2] = "Genetic engineer"
ar[3] = "Starship crew"
ar[4] = "Starship engineer"
ar[5] = "Starship pilot"
ar[6] = "Telepath"
ar[7] = "Xenoarchaeologist"
ar[8] = "Xenobiologist"
ar[9] = "Xenobotanist"
ar[10] = "Space marine"

var now = new Date()
var sec = now.getSeconds()
alert("Job:\r" + ar[sec % 11])
}
// End -->
</script>

Space Careers :http://www.spacex.com/careers


http://sholio.livejournal.com/564659.html

换成 Sphinx 工具的任务列表

  • 把所有的内容全部转换到 rst 语法
  • 按照 rst 的语法添加 index page,来代替原来的 glossary. (sphinx 也支持 glossary,但是似乎不是特别好用,不如用 index 来代替。)
  • 调整主题,添加 global menu

几个注意事项:

  1. rst 语法中,标题要求下面的符号的长度要至少跟标题文字长度相同,例如我们的标题使用的是 ---------- 作为标题的表示符号,那么下面的 --------- 的长度要至少跟标题一样长。

  2. 自动 index 的语法是

    :index:`需要 index 的内容`
    

    但是我觉得这个 inline 的不好用。所以建议使用 block level 的

    .. index:: 索引的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需要前后空行,并且 ::索引的题目之间需要添加空格。不过允许如下方式来同事对相同的地方索引两个不同的名字:

    .. index:: 词条1
    .. index:: 词条2
    

    即,两个 .. index:: XXX之间允许忽略空格。
    详情见这里:http://sphinx-doc.org/markup/misc.html#directive-index

估算一下最近的外星人距离我们有多远

  突然想起了以前的一篇老文,来最简单地估算一下最近的外星人大概离我们有多远。
  纯粹是数学游戏,别太较真哦~~

  首先,银河系是什么样的?一个棒状星系,四条悬臂还带分叉,太阳就在一个分叉上,而且和悬臂旋转速度几乎相同。横向说,100000光年的直径。厚度,平均1000光年。中心核区6000光年的厚度,这个和我们无关。
  太阳系所在区域的恒星数密度为0.00352个每立方光年。银河系的平均恒星数密度是8.45×10^-6。所以,太阳系所在的悬臂位置还是很“拥挤”的。
  银河系总共大概有1×10^11颗恒星,其中,按照Drake方程,可以算出大概有20000颗和地球差不多的能产生智慧生命的行星【参看相关Wiki】。
  这个数据其实很不靠谱。按照最严格的设定,是0.000065颗地球这样的行星,所以地球的存在纯属意外。按照另一个宽松一点的系数设定,是2.31颗。我们大概可以在银河系的对面发现另外一颗地球,而剩下的0.31颗估计就看运气了。20000这个数据,是放得非常宽松了。
  但,并不是说20000就是上限。因为,可能外星人不是碳基的。可能在极端环境下也有碳基生命(参考深海火山口的以硫为食的生物)。还可能行星本身不能有生命,但是行星的卫星有(参考木卫六,泰坦)。还可能一个恒星的“适宜行星带”里有两三颗地球。还可能一个地球上有不止一种人类。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取20000种外星人——呃,算上地球算20001?何必呢……
  然后,假定所有这些有外星人的行星都是“随着恒星密度在银河系中平均分布”的。
  也就是说,恒星多的地方有智慧生命的可能性高,恒星少的地方有智慧生命的可能性低,是和恒星数密度相伴的。
  当然,这个假定也有问题,因为银河系的星核区是不适合有生命诞生的——不是说太亮……
  先就这么算着好了。
  既然如此,下面就要算在这种“伴随密度的平均分布”下,平均距离大概是多少。
  既然是如此平均分布,那可以认为是满足四面体法则的。因为四面体的分布最平均。你说正方形?你不认为面对角线和体对角线太长了么?什么?球形?请严肃一点,我们现在不是在考虑我的身材问题。
  因而,在这种形状下,假定四面体的边长为L,则这个四面体的体积为L^3/(6√2)。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认为恒星数密度是几乎不变的,所以这个区域中的恒星数量是ρL^3/(6√2)。
  如果这里继续做平均化,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这个区域中的星体数量与智慧行星的数量的比例等于银河系中恒星的数量与智慧行星的总数的比。当然,这里可以继续深化,考虑各种不同的银河系环境中智慧行星的诞生概率。这个现在就不考虑了。
  所以,ρL^3/(6√2)=N/M,其中N是恒星总数,M是智慧行星总数。
  因而,这么算下来的平均距离,在太阳系所在位置,就是L=(6√2N/M/ρ)^(1/3)=2888.73605光年。
  也就是说,最近的智慧生命距离我们2889光年。
  假定我们用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来飞,大概也就需要51857561年,也就是约五十二万个世纪罢了。
  从计算结果看来,费米悖论,以及“大沉默”,都是必然的——29个世纪前地球上还没人,人家没事干嘛往你这里发消息?当然,这里就不展开讨论费米悖论了。
  如果没有翘曲引擎,没有虫洞,没有空间跳跃引擎(这三个的科技难度依次递增,而且,都是几乎绝对不可能出现),那么你要能见到外星文明,大概对方也是我们周朝时期的文明。你能指望周朝人看懂你发送的电磁波么?哦,不对,我们最近五十年才开始发送电磁波,对方还要过29个世纪才能接受到。
  所以,没发现外星人是正常的。
  同理反推,如果发现外星人,那大家可以鼓掌了,翘曲引擎、虫洞以及空间跳跃引擎都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这么一来的话时间机器也就是可行的了。
  大家撒花鼓掌。

  PS:上述估计很粗略。考虑到太阳系所在位置,估计调整了星球密度后的平均距离应该更大,而且朝着银心的方向距离略短针针一点点,朝着悬臂外的方向就要更远,而且远很多,大概能跨悬臂了。这个也算跨区了吧?

  补充说明:如果考虑每颗恒星都有智慧生命存在在附近,那么得到的平均距离是13.41光年。太阳系周围15光年范围内的恒星有55颗,其中双星系统10对,三星系统3组。最近的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4.24,然后是伴随的双星系统4.36。然后是蛇夫座的巴纳德,5.963光年。15光年内的恒星,除了这四个,都在7.7光年以上(最小是7.78光年,大部分都超10)。平均距离是11,54光年。而如果考虑不同距离上的星球数量的增长给出一个关于距离的加权,那么就是10.58光年。同时,最近的几颗恒星显然对平均分布构成了很大的偏离,扣除最近四颗以后,平均距离是12.06光年,加权以后是11.74光年。可见,我的方法给出的平均距离偏差还行,用扣除最近几颗以后的不加权的平均距离,误差在11.2%,还行……
  而层级结构方面,扣除最近四颗,就是一个三组恒星构成的一层,外面零散几颗后,是一个四颗恒星构成的一层。下面是最大的17颗恒星构成的一层。而如果是四面体的结构,那么一层就是12颗。这一层的平均距离在12.07光年,最近11.26光年,最远13.349光年,偏差范围不是太大。考虑到太阳系这里也有很近距离(4到5光年)构成的小集团,所以这种亚层凝聚现象很正常。可见,俺的模型估算还是比较靠谱的——再深入的话就要考虑层级结构了。
  当然,放大到智慧生命的问题中,距离太大,星球数密度估算就会有偏差了,因为数密度已经不是四面体区域范围内的常量了。
  而且对生命来说能细分的东西太多了,比如银心应该不会有生命什么的,这对整个分布也会有一定的修正。
  当然,就最低级估算来说,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火星上建立基地需要什么

TODO

  • 有选择的设立排碳工厂
  • 肥料等工厂
  • 医疗设施
  • 关于火星植物
  • 机场->星港

在读赶往火星这书,感觉想法不错。

书里面强调的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在火星建立燃料基地吧。

专门开了这个issue来讨论一下在火星建立基地以及基地建立之后需要什么,正好呼应一下下一次圆桌。


这里总结大家讨论里面提到了:

  1. 轨道上
    • (全球)定位系统,用来定位,方便火星表面的活动,也对于飞行器着落点的准确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 气象卫星
    • 地形勘探已经有了
  2. 火星表面

再进一步,

  • 火星机场,用于低空飞行以及类似 X-33的单级可重复飞行器往返于表面和轨道空间站之间。

{在成为火星城市之后,还需要很多,例如一个大型的空间站,可以类比赶往火星书中提到的作为火星计划的中继空间站。}
{想着想着就觉得有种赛博朋克的感觉好棒}


绘制了这样一张图:

marsdevelopment
on ProcessOn

相关书籍收集

  • 科普
    • 赶往火星 ★★★

      为什么要去火星,及如何便宜地到达。讲述了移民火星方方面面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 历史
  • 科幻
    • 火星公主 ★

      一本较早的科幻小说

    • 红火星、绿火星、蓝火星

    • 战神的后裔

    • Spin,《时间回旋》

  • 图集
  • 工具书(手册,百科全书)
  • 专业书籍
    • 载人火星探测 ★★

      俄罗斯科学家的书,很详细地阐述了他们提出的一个载人火星探测计划,基本上囊括了一次载人登火任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

  • Politics

细节设定的讨论

之前 Probe 提到了很多细节还不够详细,确实如此。比如我们书的第一篇,就不够好。所以在下次圆桌正式讨论之前,先在这里讨论一下完善细节的问题吧。【提醒:期末周了,大家各自的正事儿要紧。】


  • 我们可以设定一下星际移民中心的具体位置以及如何去。

或者按照 Google Earth ,在火星上放置一些大型建筑区等等。首先我们的机构设置都可以放上来什么的。


甚至可以安排一次轨道大战。史称第一次轨道大战。这个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了,比如怎么打,弹道怎么打,导弹怎么打等等。太空大炮的反作用力,如何计算轨道。


添加一些太空3D 打印的应用。

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等。例如人工智能调教什么的。


索引:

  1. 火星全球通信系统以及火星行星际通信系统

来讨论下设定?

嗯嗯,其实我最初没有想过设定的问题,因为你们看我写的都是比较遥远的事情,所以随便设定~ 噗哈哈~

不过我看到 @SpaceXploration 对于很多近未来的技术很熟悉。闲下来的时候,咱们可以在这个 issue 里面聊一下大致的设定啥的。我对这些具体的技术不熟悉呐。


远未来的那些呢,我的想法是把现在科学基本上允许的技术拿来做设定。至于历史的设定,我不在行。

按照这个组织的初衷呢,比较关键的关于技术的设定,得有科学依据啥的。

按照我好几年前自己的一些设定,星际移民局在 2200 之前就得成立~~

对了,顺便吐槽新浪微博,之所以又弄了个星际移民中心,是因为新浪的名字里面不能包含移民局这三个字……后来想想,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主要以星际移民中心为主体活动吧,所以就设定成了星际移民局的一个附属单位。


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1. 小行星采矿
  2. 历史主线

关于 GitHub 和 gitbook 的讨论

有什么 git, github, gitbook 相关的问题就放在这里吧。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跟我 skype 问问题。

emptymalei【at】live.com


如果需要的话,大家可以一起 skype 讨论东西什么的。

关于添加开放协议的讨论

现在有些内容了,感觉应该加上协议吧。我一直以来用的是 CC BY-SA ,允许使用和增改但必须使用同样的协议。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意见?

2027年页面中地理的讨论

@SpaceXploration 我看到 2027 New 这个页面中,使用了第九区这个分区方法。

第九区这个说法是我在不了解 MC 分区表的时候臆想出来的。如果按照现有的 Mars Chart 表来分,是 MC-14 区,也叫 Amenthes quadrangle/阿蒙蒂斯区

原来设想的分区方法是假定了火星上不同的势力占据了不同的地盘,大大小小共 40 个势力,不规则的分为了 40 区,另外还有轨道上两个区,所以共42个。原来这种设想主要是让火星的形势更加有趣些。

不过如果是 2027 年,是不是按照 MC 分区来比较稳妥些呢?或者以后我们可以再仔细讨论不同势力的实际分区的情况?

切换到独立域名

(刚考完试心情好,所以买了5年的域名:interimm.org


原来的域名都还能用,现在多了这样一个选择。


  • 使用独立域名有个好处,就是如果将来 GitHub 不幸被封了,我们可以立刻将现在 host 在 GitHub 的网页内容转移到其他的服务器,至少能够保证国内可以浏览。
  • 将来可以利用子域名来干其他的事情。我有 digitalocean 的账号,可以在上面放置一些其他的不能在 github 展示的东西,例如动态内容等等。
  •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看起来比较爽!有没有!

之后需要引入外星人的设定?

“很多年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火星成为太阳系与其他星系居民的交通枢纽,这样星际移民局大大扩展了业务范围。”

我觉得外星人的引入会太脱离现实感......

关于近地小行星采矿

目标

近地小行星(Near-Earth Asteroids,简称NEAs)

可开采的资源

水、金属(Ni、Fe、PGMs)、硅酸盐矿物、其他气体(CO2、CH4等)

开采目的

载人登火任务的中途燃料补给、人造卫星的燃料补给、太空工厂的原材料来源

现有公司(2014年)

Planetary ResoursesDeep Space Industry

相关网站

AsterankJPL Small-Body Database

相关论文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Mining the Near-Earth Asteroids
(比较全面、系统的文章暂时就找到这一篇)

备选小行星

1999JU3

  • Asterank.com中most cost effective排列第一、根据光谱测量表面含水(http://iopscience.iop.org/1538-3881/135/4/1101)
  • 轨道与地火霍曼转移轨道相近(近日点:0.9632AU,远日点1.4159AU,轨道倾角5.88°),可能可以作为火星移民途中的加油站

  • 2014年日本隼鸟2号任务的目标小行星,预计2018年着陆,2020年返回地球,届时对1999JU3表面的矿物组成有更新的认识

11.17日更新

刚刚发现行星资源公司的首页改版了,其中Asteroid页面给出了他们看中的几颗小行星,先搬运到这里,以后丰富设定细节的时候也许可以用到。

1999 ju3

2001 qc34

2002 tc70

2008 hu4

2011 cg2

2013 pa7

2014 ek24

2014 sc324

还有张新世界地图,很有意思。

sail

Planetary Engineering 专题

发现这部分比较麻烦,所以开放一个单独的issue.

我把相关的论文放在这里了,大部分论文读起来像小说一样,没啥公式的。


一些要点:

生态改造的目标 (来自:Planetary Engineering By Pollack and Sagan

植物的要求

参数 范围 备注
全球气温 0-30摄氏度 地球的全球平均气温 15 摄氏度
气压 >10mbar (植物的要求)O2,N2, CO2 合压
CO2 >0.15mbar 光合作用的要求
N2 1-10 mbar 氮合成
O2 >1 mbar 植物的呼吸作用

人类的要求

参数 范围 备注
人类呼吸的总压强 >250 mbar 肺中的水汽,CO2,O2
CO2 <10 mbar CO2 毒性
N2 >300 mbar 缓冲气体(??)
O2 >130 mbar 并且 <300 mbar 上限考虑组织缺氧的问题,下限考虑燃烧的问题

一个 Mars One 的 assessment :http://web.mit.edu/sydneydo/Public/Mars%20One%20Feasibility%20Analysis%20IAC14.pdf

https://community.mars-one.com/projects/cyano-knights1

解释一下为什么最近不发微博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米国好像屏蔽了国内好几家 SNS 的一些地址,导致豆瓣、微博等等页面刷不出来,所以也无从发微博了。

可能过段时间就好了。

新增“职业”的部分

感觉直接在主页里开一个列表不太好,有些职业可能还是需要详细介绍一下,作为设定的一部分。所以在book里新增一个部分

原稿排版标准讨论

可以使用漢字標準格式来实现网页排版,

  1. 不需要在汉字和英文之间加入空格了
  2. 保留我们大陆的引号习惯,不使用上述标准中的引号习惯
  3. 标点符号排版是自动完成的

使用 make latex 生成 tex 文件之后,为了编译成 pdf,需要使用 xelatex,此外需要使用如下 package

\usepackage{xeCJK}

遇到字体报错就把自己装上。

统一术语和词汇

感觉应该大家统一一下用词什么的。

我现在觉得殖民地这个用词不是特别好,所以我改用火星基地这个词了。如果有其它的词语比较模糊,可以在这条下面讨论一下。

众筹一个新宇宙?

韩松的一篇博文 提到美国有众筹投资建楼,后面又发散了一下感想,让我感到众筹还可以很科幻。

我又问了另一个问题:除了投资建房,建城市,还能建什么?建宇宙飞船可以吗?
朱西蒙说:当然可以建宇宙飞船。众筹可以做太多事情了,可以建公司,还可以做POLITICAL CAMPAIGN。
——也就是说,不仅商业,而且从政治到科技,都可以众筹。一个国家、一个党、一个政府,都可以众筹出来。那么,下一步,不妨众筹一个星球、一个银河系、一个宇宙。异想天开吗?**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美国人却经常在那里琢磨。

挺有意思的,将来我们可以众筹去火星吗?众筹火箭,众筹科技,众筹火星社区。

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不到三十年,网络对社会形态的改变还在进行中。
现在的国家、社会组织方式与前互联网时代时比,变化并不太大。我想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一定还在路上,网络有这个潜力。
网络使人与人更容易联系了,能大规模协调资源的不再只有政府一家。

在未来,也许一件事情只要有足够多的人想做,就可以做成。

星系尺度光学望远镜计算

主要想法是,利用引力弯曲光线的效果,来代替我们的光学透镜,制作天体尺度大小的望远镜。


今天餐巾纸上估算了一下,构成一个凸透镜的条件还是很容易满足的,只需要一个暗物质圆盘(星系可能会有恒星光谱的污染以及尘埃的遮挡作用)密度是常数就行了:

rho = 2 c/(8Pi G R)

这里 R 是焦距,c是光速,G是牛顿常数。

这看起来也太简单了~~


配个图

image

on Processon


计算使用了弱场近似。

上面计算了构成一个等效的凸透镜的条件。那么为了方便起见,显然使用开普勒望远镜的结构最好,也就是两个凸透镜构成的望远镜。

那么只需要

这样。一个焦距口径大长的暗物质圆盘在远处,而目镜则由一个焦距小的暗物质圆盘构成。这样就构成了一架巨型的望远镜。


  • 可以考虑一下球形天体的情况以及 Kerr 度规(带旋转)的情况,毕竟要想维持一个圆盘状需要旋转吧。

有人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做些简单的计算和建模,明年愚人节扔到 arxiv 上。


哎呀这么久了都没人感兴趣。

星际移民里的生物技术

能想到的几个点:

  • 长时间星际旅行需要的冬眠技术
  • 大型星舰上的生命系统
  • 移民目标星球的生态改造
  • 不同星际环境下的生命研究

火星时区

我记得当时讨论的是说分为 24 个时区 + 一个附加时区来着。

目前的写法有问题啊,因为转一圈变 24 小时,但是火星上一天不是 24 小时啊,也就是说我一直围着火星转圈,我的时间就会凭空消失了。


补充,我看错了。一共 25 个时区。没问题。

星际移民局机构设置

嗯,这个事情也一直拖着,下次圆桌讨论顺便讨论一下。

这里做记录。

大概会有一些计量标准部门,研发部门,商业部门,等等,吧……。


总结,先都列出来吧,不过到时候就只写几个关键的大部门好了,太多了显得好复杂

  1. 计量标准部门
  2. 研发部门
  3. 商业部门
  4. 黑……幕……部门?专门负责搞黑幕的吧,还是特勤部门……专门处理不能曝光的事情的……
  5. 文化、宣传
  6. 社会福利
  7. 警务、城管……
  8. 疾控中心、污染控制(环保部门)
  9. 专利部门

book的修改工作记录

由于刚学git,对book的改动可能比较频繁,所以在这里记一下改了些什么地方。

需要火星历与地球日期的换算程序

讨论转移到 https://github.com/InterImm/marsCalendar 新的 repo 中。


火星历

需要一个 js 程序,放在网页中,用于换算。或者就是一个简单的 iPython Notebook,写好文档,等等。

可能有用的参考,其中有两个现成的:

  1. http://jtauber.github.io/mars-clock/ or http://github.com/jtauber/mars-clock/
  2. http://www-mars.lmd.jussieu.fr/mars/time/martian_time.html
  3. http://www.giss.nasa.gov/tools/mars24/ or http://www.giss.nasa.gov/research/briefs/allison_02/
  4. http://marstime.readthedocs.org/en/latest/ or https://github.com/ashima/pyMarsTime/

计算闰年还算比较方便,大概也就类似这样吧:

# will return True if a year is a leap year on Mars
def is_leap_year(year):
    if year % 3000 == 0:
        return False
    elif year % 1000 == 0:
        return True
    elif year % 100 == 0:
        return False
    elif (year % 2 == 0) and (year % 10 == 0):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需要一个单独的 repo 吧?


补充:

G 历换算到 J 历

http://scienceworld.wolfram.com/astronomy/JulianDate.html

关于目录重新整理的讨论

计划重新整理文档的目录。

目前的目录结构是:

星际移民中心
地理
     火星地理
     火星气候与天气
历史
    火星编年史
    前移民时代
    星际移民中心
    星际孕妇
科技
    飞船科技
    推荐技术
    行星际运输
    恒星际运输

主要的更改是想要把火星的部分单独拿出来,因为实际上后面要考虑的要远远超出火星的范畴。

一种改法师:

星际移民中心
火星
     火星地理
     火星气候与天气
     **火星历法**
历史
    火星编年史
    前移民时代
    星际移民中心
    星际孕妇
科技
    飞船科技
    推荐技术
    行星际运输
    恒星际运输

添加了火星历法,把火星地理和气候放在一起形成火星章节。


更新:

* [星际移民中心](InterImm.md)
* [历史](history/README.md)
   * [火星编年史](history/chronicle.md)
   * [前移民时代](history/preImmigration.md)
   * [星际移民局/星际移民中心](history/interImmHist.md)
   * [火星基地建设阶段](history/marsBase.md)
   * [火星移民热潮](history/immHot.md)
   * [火星城市与火星地球化](history/cityMars.md)
* [火星](mars/README.md)
   * [火星地理](mars/mars.md)
   * [火星气候与天气](mars/weather.md)
   * [火星历法](mars/calendar.md)
* [科技](tech/README.md)
   * [飞船科技](tech/spaceship.md)
   * [推进技术](tech/propulsion.md)
   * [行星际运输](tech/transorbital.md)
   * [恒星际运输](tech/interstellarTrans.md)
* [泛话题](misc/README.md)
   * [星际孕妇](misc/babies.md)

火星大气颜色及太阳日晕的形成

来自这样一个问题 在火星上,夕阳是蓝色的吗?为什么?

image

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是不对的,以前在 Astrophysics 课上算过,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Rayleigh Scattering 非常弱,几乎可以忽略。形成这个形状的晕是 Mie scattering 造成的,至于为什么是蓝色,可能跟颗粒物的吸收有关。具体不明。

等我有时间把计算重新过一遍放上来,不过最近较忙,可能需要等等。

建立一个用来放置火星相关数据的 repo 的讨论

我在收集火星计时方法的过程中,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我们单独建立一个火星参数相关的 repo,用来放置火星的(当前)相关数据,以便以后使用和总结。然后做成 json 数据格式,可以作为api 来用。

想讨论一下值不值得单独放出来。


Edit:

后续讨论应该转移到 MarsData 的 issues 那边 。先关闭了。如有需要可以再开。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