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Monkey home page Code Monkey logo

de-vegetable's Introduction

The ReadMe of de-vegetable

此仓库是《新生:从伪教育到自我教育》。

副标题:一个人的乌托邦

本书的写作动机见《序:致和我相似的你》和《后记:致和你相似的我》。此处不赘述。

本书的结构如下:

  1. :本书所面向的读者
  2. 伪教育:教育的实然。从时间线上,家庭教育 → 应试教育 → 高等教育 → 社会教育。
  3. 自我教育:作为一个通过自我教育逆统计规律成长的样本,我认为“教育的应然”是什么。
    1. 知行:贯穿本科的唯一主线。从静态的“天地”,到动态的“众生”,最后到无偏的“自己”。
    2. 数学哲学:“天地”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数学提供了足够长的因果链;哲学提供了足够强的解析力
    3. 人际关系两性关系:“众生”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人际关系提供了足以玩转整个人类社会的框架;两性关系提供了足以归并所有两性关系的模型
    4. 它山之石:一些重要的品质能力
    5. 信息素养:一些关于21世纪及未来的认知技能
  4. 后记:本书所面向的核心读者

本书的使用说明如下:

  • 本书是一个还没有彻底失败的老做题家送给所有初入大学的小做题人的礼物。它有这个世界少有的一份绝对真诚,但并不容易。你可以对比一下《序:致和我相似的你》和《后记:致和你相似的我》,对号入座。我知道,你这种鼠鼠的统战价值几乎为零,但这本书会把你当人看。
  • 在本书完结之前,你可以通过邮件[email protected])或本仓库的Issues向我发送关于本书的任何反馈(疑问、建议等)。
  • 如果某些文章的数学公式无法正常地显示,你可以下载该文章,配合可以渲染“含LaTeX语法的Markdown文件”的编辑器(比如附带Markdown All in OnemarkdownlintVS CodeTypora)查看。
  • 本书已经支持mdBook。在安装Rust之后使用cargo install mdbook mdbook-katex安装mdBook及其LaTeX渲染组件;在本仓库的根目录之下运行mdbook serve即可在本地的3000端口(http://localhost:3000/)上阅读本书。
  • PDF:虚位以待

若《新生:从伪教育到自我教育》对你有所帮助,请继续传递善意。

de-vegetable's People

Contributors

anticorianderist avatar eli-yip avatar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de-vegetable's Issues

见众生的读人无偏

如果因为周围环境中的某人的属性过于劣根例如黄赌毒而不与其交往并嗤之以鼻,是否算读"偏"了?但大部分人都会有一定劣根性,只是方向和程度上的不同,有些人一些方面劣根但其他方面是好的,甚至罪可至死罪大恶极的白银碎石案凶手在平日里是个大孝子、和善的人,据此如何做到读人的"无偏"呢?

如何感受生活中的乐趣?

学长,好久不见!有个问题一直想请教。希望能解答一下。

有句话说生活处处有美,只不过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弗兰克有本书讲他在集中营,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他思考关于人生的意义,以此度过了这阶段,使他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

而我面临的生活,总是有种压抑的感觉。尝试过很多的事情,比如打游戏,看小说,看哲理书,还有出去逛等。除了运动之后的舒畅给我生活带来些许真实,基本无太大变化。

那些生活在很困难的生活的一些人,他们能苦中作乐,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他们活的很是精彩,有斗志和生命力。他们没有失去童趣心。即使生活对他很是残酷。

而我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却难以寻到。对于平淡琐事,可以说有些许感触,但大体上还是归于平淡。

既不是讨厌一些事物,而一种对大部分事情是一种很无所谓,无意义的态度。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像是死亡诗社中的那些已算是行尸走肉的人。
高雅的艺术,不感兴趣。低俗的凡事,仍无乐趣。
不知是因为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力不足,还是因为人际关系有不足。或者说是应该去尝试先苦后甜。中学时,如果一周没有接触手机,回家打游戏的话,刚开始是特别放松的。

不知是方法论的不足,还是心态的急躁。去阻碍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学术论文教程

A佬有兴趣可以分享一些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或者自己写一个教程^_^

关于隐形的社会教育的一点点小疑问

请教一下大佬(◦˙▽˙◦)
eg. 很多人享受着粗略的社会资源,却在面对更粗略的社会资源却鄙视嘲笑他们。比如玩3a嘲笑玩原神。
ps:我想问一下是不是表达意思是那些人是视野狭隘的,不反思自己的所受社会教育。为了这些吵,却很少有机会了解那些真正的优质的社会资源。是说他们应该试着了解更好的社会资源吗

还有社会教育是永恒的是什么意思?

众生相中读人的标准

更合理的读人标准,应该是对方的言行举止向你透露了多少有用信息。

ps:请教一下学长,这个意思是具体什么意思?

如果说从你观察到的对方的言行去判断这个人,还要观察是否对方透露。

  1. 存在一个人特地向你透露片面的信息。比如渣男对女性的片面信息去,读人不就有偏差了。
    2.人是多面的 你不能从一个人向你透露的言行彻底了解一个人。可能对普通人还能说的通。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白银杀人案的凶手了。

是否说说高手可以见微知著呢?

顺便感谢之前学长的答复₍˄·͈༝·͈˄*₎◞ ̑̑

关于混沌论的疑问

读您的文字让我受益匪浅,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读混沌论这一段时,我对以下三句话有一些疑惑,恳请求解。
“混沌论告诉我们,守好分内寸土即可。”
”如果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见自己”的必要条件),则边界之外的世界均为混沌。“
“一言以蔽之,混沌论放弃未来。”

Q1:
在高中时期,我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将世界分为人身小天地与外界大天地。
自己能够掌控的变量归于前者范畴,其余不可控的变量都归于后者范畴。
请问我的这种思维模式,在您看来,是否属于混沌论的一种变式,是否有优化重构的更佳路径?

Q2:
知晓自己能力边界后,我们可以去主动对抗外界的混沌并获胜,以此来拓展自己的边界吗?
当然这里的对抗并不是指您前文写的“与喷子唇枪舌战”等,
而是自发地去假想、模拟自己未经历过的困境,比如社会关系中如何对抗突然的道德绑架等。
(由于我不太擅长这种事情,并且有点被害妄想症,所以总会在无聊时去设想这类场景,为以后碰到这种情况做准备。)

Q3:
“一言以蔽之,混沌论放弃未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去思考那些虚无缥缈、难以预测的未来之事,先做好对过去的描述,再考虑对未来的论述吗?
本人愚笨,思考许久,依然自觉读不懂这句话。望您答疑解惑。

并行和串行的小问题

并行和并行:这个世界几乎不存在不属于任何社交圈的个人。 从读人跃升到绘浮世,必要性在于你永远处在“公域”之中,即使你不知道。

我不太清楚我对于这段话理解的对不对,故请教一下学长。

  1. 并行:并行和串行分别代表着独立的做和能够获得外界的经验和知识。

公域是你所处的外界环境。

用两个不同家庭的人,并且在同一学校来形容,贫困学生面对人生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串行的,而富裕家庭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中有很多人或者在公域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去解决人生问题。
即使他们处在同一的学校环境,但是并行的世界是不一样。因为贫困学生缺乏从他人生活中获得的经验。

  1. 对于并行世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社会分工。

并行的主动性:在同一环境中,有的人能更多的获得经验,获得更多并行。故在同一高中有人清华有人大专。

3 比如,你卷了三年高考,意味着你不可能被录取为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难道不卷高考,转而卷哈佛大学,我就可能成为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吗?

并行的局限性
在一贫困县重点高中,即使有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也不清楚留学
2. 从本质上来看,这一切的一切,乃至不婚主义、丁克、润,都是因为你所置身的并行世界过于简单且同质化。

并行的范围 我的理解是,公域主要是网上和现实两方面。你自己如果不去提升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公域大小(无论是网上和生活),会被很多其实对你无意义的事情耗费精力。你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有可能看到学长的文章,有可能看不到,我在大一的时候刷到了学长的知乎文章,我看不懂,我只是收藏了。如果以后从来没有再次看过并且融入自己的知,那么我的公域没有得到提升扩大。我的并行不会提升。

现实生活 比如不同的大学公域不同,你所获得的并行的上限便是不同的。而你的公域过于简单,比如在大专,那么很难获得足够的知识。

弄错了,多发了

并行和并行:这个世界几乎不存在不属于任何社交圈的个人。 从读人跃升到绘浮世,必要性在于你永远处在“公域”之中,即使你不知道。

我不太清楚我对于这段话理解的对不对,故请教一下学长。

  1. 并行:并行和串行分别代表着独立的做和能够获得外界的经验和知识。
    公域是你所处的外界环境。
    用两个不同家庭的人,并且在同一学校来形容,贫困学生面对人生问题很多时候都是串行的,而富裕家庭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中有很多人或者在公域中获得经验和知识去解决人生问题。
    即使他们处在同一的学校环境,但是并行的世界是不一样。因为贫困学生缺乏从他人生活中获得的经验。
  2. 对于并行世界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的社会分工。
    并行的主动性:在同一环境中,有的人能更多的获得经验,获得更多并行。故在同一高中有人清华有人大专。
    3 比如,你卷了三年高考,意味着你不可能被录取为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难道不卷高考,转而卷哈佛大学,我就可能成为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吗?
    并行的局限性
    在一贫困县重点高中,即使有人再怎么努力,也不能也不清楚留学
  3. 从本质上来看,这一切的一切,乃至不婚主义、丁克、润,都是因为你所置身的并行世界过于简单且同质化。

并行的范围 我的理解是,公域主要是网上和现实两方面。你自己如果不去提升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公域大小(无论是网上和生活),会被很多其实对你无意义的事情耗费精力。你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目标。
比如,我,有可能看到学长的文章,有可能看不到,我在大一的时候刷到了学长的知乎文章,我看不懂,我只是收藏了。如果以后从来没有再次看过并且融入自己的知,那么我的公域没有得到提升扩大。我的并行不会提升。

现实生活 比如不同的大学公域不同,你所获得的并行的上限便是不同的。而你的公域过于简单,比如在大专,那么很难获得足够的知识。

"typo"

此文第0x03部分\exist 无法正常渲染为latex, 应改为\exists

[功能建议]请问anti是否可以使用mdbook等SSG工具组织项目,便于本地预览

github的预览体验并不是非常好,因此我一般会下载到本地进行阅读,但是无论是使用pandoc转换还是typora预览,都没法做到点击跳转的功能。请问作者是否考虑支持mdbook或者mkdocs,便于后续的内容发布(或者使用github-actions自动构建github-pages静态文件),前者甚至是rust写的😁。

mdbook文档地址:https://rust-lang.github.io/mdBook/

如果作者有意向,我可以自行整理为mdbook项目布局之后发起pr。

不情之请,如果作者不方便的话那么直接关闭这个issue即可,打扰了。

对于数学**如何分析

请教一下学长,从高中开始,数学一直有点差,然后打算从小学开始重修。就是感觉自己对于数学的**不太理解。然后学长举了几个例子,然后分别知识点以及对应的数学**都能很轻松的列举出来。

想请教一下,比如说不重不漏有数学事情总结不出来。
是不是说,这种**,来自于对于数学的知识点联系现实,将这些通过阅读得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然后实践提取出**表示出来。
《古今数学**》那本书读了点,无法提炼出那种数学**,应该是缺乏运用到实际和难度有点大。(/(°∞°))

另外祝学长,假期快乐!@

大佬,之前知乎上发过的还搬过来吗?

   很庆幸之前在知乎上看过大佬的文章,当时还截图收藏了不少,今天再去看时找不到收藏的了,拿之前的截图里的文字去搜也没搜到,才发现是退乎了(之前看大佬动态就感觉是要退了)。
    就是觉得之前知乎上发的就这样消逝了感到可惜,还请问大佬还搬过来吗。感谢感谢

必然与偶然

学长,请问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对于一个人 其恋爱标准无论如何,都一定会结婚(假设这人未来结婚)在这个必然下,他专注于美貌,或者他考验对方是否讲道理,没有不良嗜好。
在结婚的必然下,他不同的选择得到了不同的偶然性。

上述结婚是必然的,但是他的婚姻质量如何是偶然的。

而在大学,以后工作是必然的,而在大学选择学什么是偶然的。假如,一个大一化工学生看到学长文章,选择计算机,但还是未来还是要工作的。
工作是必然的,但是生活的质量又是会发生巨大改变的。

对于大环境 在大环境是一定会裁员情况下,由于曾经学了大数据被公司需要而没有被裁员,这是人的偶然性。
对个人,对社会,必然性是你一定会做,偶然性是过得可能好或者不好,或者说是过得质量的变化。

例如学长的例子,我寒假一定回家。如果我只是打打王者,就过得比较无聊,没啥意思。而如果我之前刷知乎看到一个推荐书单的回答,而准备去看书,过得稍微有点意义。

不知理解对吗?感觉有点选错对象了。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